跳到主要内容

5

第五品 苏那长老品

一1

如是我闻。尔时,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。尔时,憍萨罗国波斯匿王与胜鬘王妃2俱已升最优宫殿之上层,憍萨罗之波斯匿王如是告胜鬘王妃云:“胜鬘!汝亦增己爱者,其它尚有谁?”答曰:“大王!我亦增己爱者此无其它。然则大王!大王亦增己爱者,其它尚有谁?”答曰:“胜鬘!我亦增己爱者此无其它。”然后憍萨罗之波斯匿王由宫殿降下,诣世尊处,礼敬世尊,坐于一隅。坐于一隅之憍萨罗波斯匿王如是白世尊言:“大德!我今与胜鬘王妃俱升最优宫殿之上层,告胜鬘王妃云:‘胜鬘!汝亦增己爱者……乃至……尚有其它耶?’ 如此云已,胜鬘答我云:‘大王!我亦增己爱……乃至……此无其它耶?’大德!如此云已,我答胜鬘云:‘胜鬘!我亦增己爱……乃至……此无其它。’世尊知此已,彼时唱此优陀那:

    “心虽历诸方处所,    何处更有爱己者,

    此己各各如他人,    然而爱己不害人。”

如是我闻。尔时,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。尊者阿难日暮从独坐起,诣世尊处,礼敬世尊,坐于一隅。坐于一隅之尊者阿难如是白世尊言:“大德!为不可思议。大德!为未曾有。大德!世尊佛母如此短命耶?世尊佛母,于世尊生后,七日寿终而生于兜率天3!”世尊曰:“然,阿难!菩萨之母为短命,菩萨生七日后,寿终而生于兜率天。”世尊知此已,彼时唱此优陀那:

    “虽为如何之生类,    舍身将行未来世。

    此等皆知所失事,    善巧热意修梵行。”

三4

如是我闻。尔时,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。尔时,王舍城有名善觉癞患者、贫人、乞食、不运者。尔时,世尊受大群众围绕而说法。癞患者善觉遥见彼多人群集,如是思惟:“彼处必将分配硬软食物。我亦欲往彼众人之间。思于彼处将得硬软之食物。”癞患善觉近彼人群,见世尊为群众围绕而说法,如是自思惟:“彼处非有硬软食物之分配。此是沙门瞿昙为群众说法。我亦欲听法。”彼云:“我亦欲听法而坐于一隅。”世尊以心知群众之心而思惟:“此处有谁得知法者?”

世尊见癞患善觉,坐于群众中而如是思惟:“于此处此为知法者。”而为癞患善觉如是之次第说法曰:是“布施之话、持戒之话、生天之话、出离之利益、欲望过多卑秽之事”等。世尊调癞患善觉之心,心谦柔和、心无覆盖,知心澄静,于诸佛所说法,即说苦、集、灭、道。犹如清净无垢之布,善受染色,癞患善觉于此“凡任何集法皆为灭法5”彼即座离尘垢而法眼生。癞患善觉见法、达法、知法、通法、超疑、离惑、达绝对信,依师之教不依他者,从座起而诣世尊处,礼敬世尊,坐于一隅。

坐于一隅之癞患善觉如是白世尊言:“大德!为不可思议。大德!为未曾有。大德!犹如扶起倒者、开露覆者、示迷者以道,于闇中持灯火,使有眼者将见色,世尊以种种方便说法,大德!我归命世尊,归命于法,归命于比丘众。世尊!愿容纳我为优婆塞,由今而后,乃至命终以见归命。”癞患善觉依世尊之说法所教示、激励、鼓舞、使喜悦,随喜欢世尊之所说,即从座起,礼敬世尊,行右绕礼而去。

时,牝牛伴犊触倒癞患善觉而命终。众多诸比丘诣世尊处,礼敬世尊,坐于一隅。坐于一隅之彼诸比丘如是白世尊言:“大德!彼名善觉癞患,依世尊之法教示、激励、鼓舞、使喜悦,既已命终。彼未来如何?彼来生如何?”世尊答曰:“汝等比丘!癞患善觉为贤者而行大小之法。为法问而无恼我。汝等比丘!癞患善觉灭尽三结而入预流,得不退转法,达于正觉者。”如是言已,一比丘如是白世尊言:“大德!癞患善觉为贫人、乞食、不运者之因缘如何?”世尊答曰:“汝等比丘!癞患善觉前生实已为此王舍城长者子。彼游于乐园,见多迦罗支弃辟支佛入城托钵,彼自思惟:‘此癞患往于何处?’吐唾轻辱而去。为此业果,几年、几百年、几千年、几百千年于地狱受苦已。实为彼业之余果,于此王舍城为贫人、乞食、不运者。彼依如来之所教法、律得信、得戒、得闻、得舍离、得慧而身体命终后,生于善趣、天界,为三十三天众之伴。彼于彼处依颜色与称誉,优辉其它之天。”世尊知此已,彼时唱此优陀那:

    “有眼知不平,    犹如克战胜,

    贤者生此世,    全然当避恶。”

如是我闻。尔时,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。尔时,众多儿童于舍卫城与祇陀林间捕鱼。世尊晨早着内衣,持钵衣,入舍卫城托钵。世尊见彼众多儿童于舍卫城与祇陀林间捕鱼,近彼等而如是言:“汝等童儿!汝等畏苦耶?苦于汝等为不快耶?”答曰:“然!大德!我等畏苦,苦于我等为不快。”世尊知此已,彼时唱此优陀那:

    “苦于汝等若不快,    无论公私勿为恶。

    若为恶事,或已为,    虽依逃避苦不脱。”

五 6

如是我闻。尔时,世尊住舍卫城东园鹿母讲堂。尔时,世尊于布萨日为比丘众所围绕而坐。时,尊者阿难于夜更初分过后,即从座起偏袒一肩,向世尊合掌如是白世尊言:“大德!今夜更初分已过,比丘众久坐。大德!请世尊为诸比丘说波罗提木叉。”虽如此云已,世尊默然。尊者阿难于夜更中分过后,即从座起偏袒一肩再向世尊合掌,如是白世尊言:“大德!今夜更中分已过,比丘众久坐。大德!请世尊为诸比丘说波罗提木叉。”虽如此云已,世尊唯默然。尊者阿难于夜更后分已过而夜明日升,即从座起偏袒一肩,三度合掌向世尊,如是白世尊言:“大德!今夜更后分已过,夜明日升,比丘众久坐。大德!请世尊为比丘众说波罗提木叉。”

世尊如是曰:“阿难!此会众不净。”尊者大目犍连自思惟:“世尊言:‘阿难!此会众不净。’世尊为何人而如是云。”尊者大目犍连以己心思惟统含比丘众之心。尊者大目犍连已见污戒为恶法、有不净邪恶业行,隐蔽己行,非沙门自称沙门,非梵行者自称梵行者,内心腐败满漏,持不净性者坐此比丘众中。见而起座近于彼者,作如是言:“汝起法友!汝为世尊所看破,汝勿住与比丘众俱。”彼唯默然。尊者大目犍连再如是告彼曰:“汝起法友!汝为世尊所看破,汝勿住与比丘众俱。”彼再唯默然。尊者大目犍连三度如是告彼言:“汝起法友!……乃至……勿住与比丘众俱。”三度彼唯默然。尊者大目犍连捉彼腕驱出门外而下闩。诣世尊前,如是白世尊曰:“大德!彼为我所驱出,会众清净。大德!请世尊为比丘等说波罗提木叉。”世尊曰:“目犍连!为不可思议。目犍连!为未曾有。能取其手留愚者之座。”

世尊更如是告比丘曰:“汝等比丘!从今而后,我不行布萨,不说波罗提木叉。从今而后,汝等应自行布萨,说波罗提木叉。如来于不净众中行布萨说波罗提木叉者,此非正理,为不可能。汝等比丘!于大海有此等八种不可思议未曾有法。见此阿修罗为乐大海。何为八?

(一)诸比丘!大海为次第而凹,次第而倾,次第而低,非如断崖而忽深。汝等比丘!大海为次第而凹……非如断崖而忽深,汝等比丘!此于大海为第一不可思议未曾有法。见此阿修罗为乐大海。

(二)复次诸比丘!大海有一定之法,则水无越岸。汝等比丘!大海有一定法,则水无越岸,诸比丘!此为大海第二不可思议未曾有法。见此阿修罗为乐大海。

(三)复次诸比丘!大海不住死尸。若大海有死尸,则速使漂至岸上。诸比丘!大海不住死尸……漂至岸上,诸比丘!此为大海第三不可思议未曾有法。见此阿修罗为乐大海。

(四)复次诸比丘!虽任何之大河,例如恒伽、摇尤那、阿夷那和提、萨罗游、摩企,此等若流至大海,舍原有族名而唯称大海。诸比丘!虽于任何之大河,例如恒伽……乃至……舍原有族名而唯称大海,诸比丘!此为大海第四不可思议未曾有法。见此阿修罗为乐大海。

(五)复次诸比丘!于世界之诸流而入大海,雨由空降,而此大海未见减少亦未见增加。诸比丘!于世界之诸流……乃……至未见减少亦未见增加,诸比丘!此为大海第五之不可思议……乃至……阿修罗为乐大海。

(六)复次诸比丘!大海一味,即为咸味。诸比丘!大海一味,即为咸味,诸比丘!此为大海第六之不可思议……乃至……阿修罗为乐大海。

(七)复次诸比丘!大海有甚多宝、无数之宝。彼处之此等宝,例如有真珠、摩尼、琉璃、砗磲、壁石、珊瑚、银、金、红玉、玛瑙等物。诸比丘!大海有甚多宝……乃至……玛瑙等物,诸比丘!此为大海第七之不可思议……乃至……阿修罗为乐大海。

(八)复次诸比丘!大海为多数生类之住处。彼处之此等生类,即有帝麑、帝麑伽罗、帝麑罗频伽罗、阿修罗、龙、干闼婆。大海更有百由旬之巨物,二百由旬之巨物,三百由旬之巨物,四百由旬之巨物,五百由旬之巨物。诸比丘!大海为多数生类即……乃至……巨物,诸比丘!此为大海第八之不可思议……乃至……阿修罗为乐大海。

诸比丘!与此相同,于此法、律亦有八种之不可思议未曾有法。见此,诸比丘!为乐此之法、律。何为八?

(一)诸比丘!犹如大海次第而凹,次第而倾,次第而低,非如断崖而忽深,诸比丘!于此之法、律亦有次第学、次第行、次第道,非忽而能达证智。诸比丘!于此之法、律亦……乃至……非忽而能达证智,诸比丘!于此之法、律,为第一之不可思议未曾有法。见此诸比丘为乐此之法、律。

(二)复次诸比丘!犹如大海有一定之法,则〔水〕无越岸,诸比丘!我为诸弟子制定学处,我诸弟子虽为命难亦无犯学处。诸比丘!我为诸弟子……乃至……亦无犯学处,诸比丘!于此之法、律,为第二之不可思议……乃至……为乐此之法、律。

(三)诸比丘!犹如大海不住死尸,若大海有死尸,则速使漂至岸上,诸比丘!污戒为恶法,有不净邪恶之业行,隐蔽己行,非沙门而自称沙门,非梵行者而自称梵行者,内心腐败满漏,持不净之性,彼不与〔大〕众俱而住,集众而速斥彼。彼虽坐于比丘之中,彼远离〔大〕众,〔大〕众亦远离彼。诸比丘!污戒为……乃至……亦远离彼,诸比丘!于此之法、律,为第三之不可思议……乃至……为乐此之法、律。

(四)诸比丘!犹如任何大河,例如恒伽、摇尤那、阿夷那和提、萨罗游、摩企,此等若流至大海,舍原有族名7唯称大海,诸比丘!四姓即刹帝利、婆罗门、吠舍、首陀罗之此等,向如来之教法、律而出家,为无家之出家身,舍原有族名唯称沙门释子。诸比丘!四姓……乃至……释子,诸比丘!于此之法、律,为第四之不可思议……乃至……为乐此之法、律。

(五)诸比丘!犹如于世界之诸流,入于大海,雨由空降,于大海亦不见灭少或增加,诸比丘!众多比丘入于无余涅盘界,亦不见涅盘界减少或增加。诸比丘!众多之比丘……乃至……减少或增加。诸比丘!于此之法、律,为第五之不可思议……乃至……为乐此之法、律。

(六)诸比丘!犹如大海一味,即为咸味,诸比丘!此之法、〔律〕一味8,即为解脱味。诸比丘!此之法、律一味9,即为解脱味,诸比丘!于此之法、律,为第六之不可思议……乃至……为乐此之法、律。

(七)诸比丘!犹如大海有甚多宝、无数之宝。彼处之此等宝,例如有真珠、摩尼、琉璃、砗磲、壁石、珊瑚、银、金、红玉、玛瑙等物,诸比丘!此之法、〔律〕10有甚多宝、无数之宝,例如有四念处、四正勤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正道等。诸比丘!此之法、〔律〕11 ……乃至……八正道等,诸比丘!于此之法、律,为第七之不可思议……乃至……为乐此之法、律。

(八)诸比丘!犹如大海为多数生类之住处,彼处之此等生类即有帝麑、帝麑伽罗、帝麑罗频伽罗、阿修罗、龙、干闼婆,更于大海有百由旬之巨物、二百由旬之巨物、三百由旬之巨物、四百由旬之具巨物、五百由旬之巨物,诸比丘!此之法、多为善者之住处,在彼处之此等善者即有预流向者,有为预流果之实现而修行者;一来向者,有为一来果之实现而修行者;不还向者,有为不还果之实现而修行者;阿罗汉向者,有为阿罗汉果之实现而修行者。诸比丘!于此之法、律,为第八之不可思议……乃至……为乐此之法、律。

汝等比丘!于此之法、律为八种不可思议未曾有法。见此诸比丘而为乐此之法、律。”世尊知此已,彼时唱此优陀那:

    “蔽者12将漏雨,    不蔽者无漏,

    不蔽者开此,    如此无雨漏。”

六13

如是我闻。尔时,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。尔时,尊者大迦旃延住阿盘提拘罗罗伽罗之波楼多山。优婆塞苏那俱胝耳,时为尊者大迦旃延之侍者。独坐思惟之优婆塞苏那俱胝耳起如是之心念:“如尊〔师〕大迦旃延之说法,住于俗家者,难完全清净,犹如削砗磲贝纯洁之行梵行。我宁剃除须发着袈裟衣,出家而为无家之身。”优婆塞苏那俱胝耳诣尊者大迦旃延之处礼敬尊者,坐于一隅。

坐于一隅之优婆塞苏那俱胝耳如是白尊者大迦旃延云:“大德!于此处独坐思惟,我心起如是之念:‘如尊〔师〕大迦旃延之说法……乃至……为无家之身。’大德!尊〔师〕大迦旃延请容受我出家。”如是云已,尊者大迦旃延如是告优婆塞苏那俱胝耳云:“苏那!生涯中一食一卧之梵行非易行。苏那!望汝〔于彼处〕仍为在家人,而时行诸佛教行一食一卧之梵行。”止彼怀出家希望之优婆塞苏那俱胝耳出家之念。优婆塞苏那俱胝耳于独坐思惟如是心再起念:“如尊〔师〕大迦旃延之说法……乃至……为无家之身。”优婆塞苏那俱胝耳再诣尊者大迦旃延……如是云:“大德!于此处独坐思惟我……乃至……大德!尊〔师〕大迦旃延请容受我出家。”如是云已,尊者大迦旃延如是告优婆塞苏那俱胝耳云:“苏那!生涯……乃至……行一食一卧之梵行。”再止彼优婆塞苏那俱胝耳怀出家希望之〔念〕。优婆塞苏那俱胝耳于独坐思惟如是三度心再起念:“如尊〔师〕大迦旃之说法……乃至……为无家之身。”优婆塞苏那俱胝耳三度诣尊者大迦旃延……如是云:“大德!我于此处独坐思惟……乃至……大德!尊[师]大迦旃延请容受我出家。”尊者大迦旃延使优婆塞苏那俱胝耳出家。彼时阿盘提南路比丘甚少故,尊者大迦旃延经三年辛苦之后,由此处彼处集十群之比丘众,为尊者苏那授具足戒。雨安居已,于独坐思惟之尊者苏那心起如是念:“我未曾亲眼奉见彼世尊,惟闻彼世尊如斯如斯。和尚若听许我,我欲诣赴礼拜世尊、应供、正等觉者。”尊者苏那日暮由座而起,诣尊者大迦旃延处礼敬尊者,坐于一隅。

坐于一隅之尊者苏那白尊者大迦旃延曰:“大德!于此处独坐思惟,我心起如是之念:‘我未曾亲眼……乃至……和尚若听许我,我欲诣赴礼拜世尊、应供、正等觉者。’”尊者大迦旃延曰:“善哉,善哉。苏那!汝为礼拜世尊、应供、正等觉者,汝行!苏那!汝礼拜彼可爱、可信、镇诸根落意、达最上安息之统御、自制自护、御诸根而为龙象之彼世尊。若然,依我语以头面顶礼世尊之足。而奉问白言,世尊之少病少恼、起居轻安,有气力住于安乐与否,而白世尊:‘大德!我和尚尊者大迦旃延以头面顶礼世尊之足。奉问世尊之少病少恼……乃至……住于安乐与否。’”“唯然,大德!”尊者苏那随喜欢受诺尊者大迦旃延之言,即从座起,礼敬尊者大迦旃延,行右绕礼,折坐卧具,持钵衣,往赴舍卫城游行。次第游行至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,诣世尊处,礼敬世尊,坐于一隅。

坐于一隅之尊者苏那如是白世尊言:“大德!我和尚尊者大迦旃延以头面顶礼世尊之足,奉问……乃至……住于安乐与否。”世尊曰:“比丘!身体为健耶?〔所得〕之饮食足以系命耶?为旅途而无少疲耶?托钵亦无所疲耶?”答曰:“世尊!身体健,〔所得〕饮食足以系命,旅途少疲,托钵无所疲。”世尊命尊者阿难而如是曰:“阿难!为此远来比丘调坐卧处。”尊者阿难自思惟:“世尊之为他人而命我:‘阿难!为此远来之比丘调坐卧处。’世尊言时,望与彼比丘为同室。世尊即望与尊者苏那同室。”为此于世尊之住室,调尊者苏那之坐卧处。世尊至夜迟,坐于屋外,洗足入室。尊者苏那至夜迟前……乃至……入室。世尊于夜明时起出,呼尊者苏那如是曰:“汝无为比丘等说法之心耶?”“唯然,大德!”尊者苏那应诺世尊而咏唱八八品中之十六偈14无遗。尊者苏那之咏唱已,世尊甚随喜如是曰:“善哉,善哉。比丘!比丘善学八八品中之十六偈,得善记忆善理解。明白而无误,意义明而有清声。比丘!法腊为几岁耶?”答曰:“世尊!我法腊为一岁。”世尊曰:“比丘!汝何故而如是迟耶?”答曰:“大德!我久见于诸欲有患难事。若在家之生活障碍多,所作多应为。”世尊知此已,彼时唱此优陀那:

    “无本质者,    见世患难,

    圣者知法,    于恶不乐,

    清净之人,    于恶不乐。”

如是我闻。尔时,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。尔时,尊者疑惑离曰于世尊之近处,结跏趺坐,正身端直,观察清净超越疑惑而坐。世尊见尊者疑惑离曰在〔我〕近处结跏趺坐,正身端直,观察清净超越疑惑而坐。世尊知此已,彼时唱此优陀那:

    “此世或彼世,    他自抱何疑?

    禅思者清勤,    梵行者舍此。”

八15

如是我闻。尔时,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。尔时,尊者阿难于布萨日之晨日着内衣持钵衣,入王舍城托钵。提婆达多见尊者阿难往王舍城托钵,近尊者阿难而如是云:“法友阿难!由今日而后,我在世尊之外,比丘之外行布萨,亦行僧伽羯磨。”尊者阿难往王舍城托钵,食后由托钵归来而诣世尊处,礼敬世尊,坐于一隅。坐于一隅之尊者阿难如是白世尊言:“大德!我晨早着内衣,持钵衣,入王舍城托钵。大德!提婆达多见我往王舍城托钵,近我如是云:‘法友阿难!由今日而后……将行……。’ 大德!今日提婆达多欲破僧伽。将行布萨及僧伽羯磨。”世尊知此已,彼时唱此优陀那:

    “善人为善易16,    恶人为善难,

    恶人为恶易,    圣者为恶难。”

如是我闻。尔时,世尊与大比丘众,俱游行憍萨罗国。尔时,众多之青年婆罗门续立激音,过而近于世尊。世尊见众多青年婆罗门等,续立激音近于彼。世尊知彼已,彼时唱此优陀那:

    “17说辞之道人,    贤语望多辩,

    为[人]所忘去,    [自]不知由谁导。”

一○

如是我闻。尔时,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。尔时,尊者周利盘特近于世尊,结跏趺坐,持身正直,心悬〔正〕念而坐。世尊见尊者周利盘特近于自己,而结跏趺坐,持身正直,心悬[正]念而坐。世尊知此已,彼时唱此优陀那:

    “安住心身直,    不论坐或卧,

    比丘念决定,    得过未利益。

    过未利益比丘得,    将往不见死王处。”

苏那长老品第五

摄颂曰:

    王、短命与癞患者,    童儿、布萨与苏那,

    离曰、难陀、青年,    周利盘特共为十。

注 1 Compare:S.N.III,18 Mallika vol.I.P.75。

2 “胜鬘”之原名音译 Mallika 可为末利。

3 佛本行集经十一卷(大正藏、三卷七○一页),众许摩诃帝经三卷(大正藏、三卷九四○页),过去现在因果经一卷(大正藏、三卷六二七页)等参照。

4 Compare:S.N.XI,2,4.Daliddo vol.I.PP,231-232.杂阿含四十六卷(大正藏、二卷三三三页),别译杂阿含三卷(大正藏、二卷三九○页)一部参照。

5 Compare:S.N.I.VI,II,I Tathagatena vutta I,vol,P.423,MV I,6.29 P.11。

6 Compare:Cv.IX,1-2 PP.238-240;A.N.XIX vol.IV PP.197-204;A.N.XX vol.IV PP.204-增一阿含三十七卷八难品(四)(大正藏、二卷七五二~七五三页),增一阿含四十四卷十不善品(二)(大正藏、二卷七八六页),中阿含八卷修罗经(大正藏、一卷四七五-四七七页),中阿含九卷瞻波经(大正藏、一卷四七八-四七九页),中阿含二恒永经(大正藏、一卷八一七页),法海经(大正藏、一卷八一八页),海八德经(大正藏、一卷八一九页),五分律二十八卷(大正藏、二二卷一八○~一八一页),四分律三十六卷(大正藏、二二卷八二四-八二五页),十诵律三十三卷(大正藏、二三卷二三九-二四○页),摩诃僧祇律二十七卷(大正藏、二二卷四四七页)等参照。

7 “名与族”之原语 namagotta 亦将可译为姓名。

8 9 10 11 在底本虽单独只有 dhammo 在暹罗本则有 dhammavinayo。

12 在摩诃僧祇律五卷(大正藏、二二卷二六三页)亦有。

13 Compare:MV.V.13,1-10 PP.194-197.五分律二十一卷(大正藏、二二卷八四五页),十诵律二十五卷(大正藏、二三卷一八一页),摩诃僧祇律二十三卷(大正藏、二三卷四一五 -四一六页)等参照。

14 在于 Suttanipata。

15 Compare:Cv.VII,3,17 P.198.四分律四十六卷(大正藏、二二卷九○九页)类似之文,在佛传律本甚多。

16 五分律二十五卷(大正藏、二二卷一六四页)亦有。

17 Compare:Mv.X,39.149;Jataka IX,2.vol.III.P.488。